Sunday, August 11, 2013

千年孝子李(符)存菀傾盡家財為父建閣院寺文殊殿 --孟標 Sunday, 11 August 2013, 6:44


千年孝子李()存菀傾盡家財為父建閣院寺文殊殿 河北省保定地區淶源縣 

 


傳說華北西部的太行山中曾有狐狸修煉成仙,後女媧命其附體妲己擾惑商紂王,它飛走後留下了飛狐的地名。這一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作為連接中原與晉北、塞外的八條太行通道之一,歷朝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



李彥超就是長期在這裡征戰的後唐大將,他家本姓,父親符存審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克用的養子,破後梁,擊遼兵,大小百餘戰,屢立大功,是後唐的開國功臣之一,因此被賜皇姓。符存審開創的綿延100多年的符世家族先後出了三後兩王眾將軍,人才濟濟,聲名顯赫,影響了五代宋初歷史進程中的諸多大事。

李彥超是李存審的長子,曾任汾州刺史、晉州留後、北京留守、太原尹、安遠軍節度使等要職,934年被自己屬下王希全等謀害。在去世前,李彥超已感到社會動盪,世態炎涼,自己守衛邊疆,殺戮甚重,苦不堪言,心中頗為不安。他把自己的不安告訴了兒子李存菀。為了消除父親生前的苦厄,李存菀決定為父親修一座廟宇,依靠佛法來福佑慈父。經過挑選,他最終看中了飛狐縣的閣院寺。這座寺院位於縣城西北角,坐北朝南,據當地人說東漢創建,唐重修,由於靠近五台山地區,這裡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自中、晚唐以來香火日盛,許多達官貴族甚至遼代皇室都到這裡朝拜,種植松柏、鑄造功德大鐘,還留下不少陀羅尼經幢。
李存菀是一個孝子,他要建一座代表當時最高水平的殿堂供奉文殊菩薩,還要豎立一通精美的漢白玉陀羅尼經幢,當然也只有他們家這樣的豪門顯貴才有實力做到。他傾盡家財,從遼應歷十六年(公元966)開始修建文殊殿。整座建築為單簷歇山頂,進深、面寬各三間,面積約484平方米,通高12.5米。外檐出兩跳、斗拱五鋪作,出跳以偷心居多,精緻規整,充滿美感,其建築格式與宋初建築規範《營造法式》頗為相近。為增加殿前部空間,還採用了減柱造。結構處理嚴謹,自然和諧,每一構件相互咬合,不留一絲縫隙,支撐力完全合乎力學原理。菱花、球紋格心窗戶同樣構思精巧、極為罕見。殿內東西北牆壁滿繪壁畫,並瀝粉貼金,畫法精心,線條流暢,保留了濃郁的唐代遺風,同樣具有遼代宮廷畫風。文殊殿後檐和斗拱上還有團花行龍、旋子彩繪,令人目不暇接。我們不知道他是否聘請了御用的設計師和工匠,文殊殿設計精巧、用材講究,出檐深遠,氣勢恢弘,明顯具有遼代官式風格。至今仍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土木建築之一。

:“飛狐縣”是今淶源縣的舊稱, 位於今河北省保定地區淶源縣 的西北部,太行山的北端。Laiyuan, Baoding, Hebei
但就該篇資料中提到的“李存菀”,我們尚有待進一步作出考證,特別是要調取當地的縣志資料,看其是否為“李(符)彥超”之子,如是這樣,其與祖父是否真的會重一字“存”。正史記載,符存審原名“符存”,這種情況孫輩是否要在自己的名字中避嫌?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真假?是否與我們家族有密切關聯,尚待考證。

各位宗親,

      今早在蒐集存審公的資料時,偶得一篇“奇文”,如果所載內容真實,則不亞於“修定寺”塔的影響!而且所載人物中提到了一個“李存菀”的人,據其言是符彥超的兒子,難辨真假,有待深入查找,或麻煩秀君先作識別。有點遺憾的是該稿2010年就已見報,只不過今天才進入我們的視野。 --孟標  Sunday, 11 August 2013, 6:44
 

符昭願墓志銘 (945—1001)字致恭,後唐名將符存審之孫

符昭願墓志銘


符昭願(9451001)字致恭,後唐名將符存審之孫,五代宋初名將魏王符彥卿次子。從小謹厚謙約,頗好讀書。及長,廣交朋友,待人有禮。廣順中(951)以蔭補天雄牙職,俄領興州(陝西略陽縣)刺史。開寶中(968),改恩州刺史。開寶四年(971)領羅州刺史。開寶七年(974)遷西京作坊副史、俄授尚食史。
從太祖徵太原,任御營四面巡檢史。攻幽州(今河北和北京市等地)時,與定國軍節度率兵萬餘置砦城(宋代設置在邊區的軍事行政單位)。還拜蔡州刺使,知並澶二州,復為本州團練使,連知永興軍木卒滑二州。咸平初(998),為天雄軍刑州二鈐轄。咸平三年(1000),以疾求歸京師。真宗帝趙恆“詔遣中使尚醫馳傳診視”,並“賜以御方良藥”,拜其為本州防禦使。

咸平四年(1001)卒,時年59歲。奠祭中,真宗帝親臨弔唁,在靈前禁不住放聲大哭。隨後,贈封為鎮東軍節度使。其子符承煦,為左千牛衛將軍。

符昭願碑銘: 

北宋至道四年(九九八)八月(應為咸平元年三月)。高六六厘米、廣六一·五厘米,三十七行、行五十字,楷書。陳舜封撰,李仁璲書。見《存目》卷五
碑銘全文如下

大宋故推誠佐理功臣、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蔡州(以下空缺十一字)防禦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武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五百戶、贈鎮東軍節度使符公墓誌銘及序
前進士陳舜封撰元從押衙知客李仁璲書

《易經》有言:“世界上沒有比富貴地位更高的了。”但得到富貴卻不能長久保全的人,往往很多。善於享用富貴保全始終的人,那恐怕只有符公了!符公諱昭願,字致恭,是曾代理太師、尚書令的魏王符彥卿的世子,後唐宣武軍節度使、中書令、秦王符存審的孫子,封吳王符楚的曾孫。追溯符家祖輩的良好品德,家中族譜上有文字紀錄,關於他們家的世代功勳,都可以在國史裡找到詳細的記述,所以這裡就略過不寫了。周世宗的宣懿皇后也就是恭帝朝的太后,我朝太宗的懿德皇后都是符公的姐姐。後晉開運初年,魏王建立大功,戡平大難,第二年拜使相,轉任鎮守武寧軍,當時虢國夫人楊氏夢見有神仙給她夜明珠,秋季七月丙午日,在豐沛地區生下符公。符公年少時,成長在奎宿之分野,熏染了尼丘的靈秀,風采鮮明,談吐不凡。他跟從父親到了義方,接受有名老師的教導,繼承家中高尚的門風,並將之發揚光大。很小的時候符公就跟隨魏王全副武裝的出入戰陣之中,勇敢高潔的志向和情操被當時的人深深賞識。魏王自家中生下符公後,多次加官進爵,由太保、太傅直至升到王的爵位,多年征戰後終於定居在鄴都。後周顯德元年秋季八月,符公剛被授予朝服官爵(銀青光祿大夫),俸祿比照擔任騎省吏、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第二天就又被特別授予檢校尚書、左僕射、遙領興州刺史,​​依然不任實官。當年符公才九歲,中外驚奇,這實際是朝廷賞賜魏王的特別功勳,所以表彰符公,希望他能夠模仿先人繼承家業。宋太祖神德皇帝接受禪讓的第一年春季正月,符公拿著玉圭笏板四次覲見,升任檢校司徒,升職為金紫光祿大夫,從此大加重用。乾德初年,太祖郊祀後大施恩典,符公被授予開國男爵,並第一次被賜予食邑。開寶二年秋季七月魏王轉任鎮守鳳翔,半路染病,上書皇帝,宋太祖特別下令讓他就近在澠池、洛陽一帶休養。因為符公侍奉父親非常孝順,朝廷又下詔授予他恩州刺史之職;開寶五年春季,又轉任羅州刺史。開寶八年夏季六月癸丑日,魏王薨逝,符公極度悲傷,形銷骨立,宋太祖知道後也非常哀悼思念,專門派宦官負責魏王的葬禮,下令恢復符公羅州刺史之職,又徵召他任西京作坊副使,也就是說下了一道奪情之令。第二年冬季十月,宋太宗剛繼承帝位,改元不久,符公奉旨入宮,被授予尚食使職務,並奉皇命參與主持祭祀大典。那年淮北地區有盜賊作亂,地方擾亂,動盪不寧,朝廷深感憂慮。符公從南陽前往處理,天子派給他兵馬,任命他為陳、蔡等地區的都巡檢使,我朝巡檢警視類職務的設置,由此開始。符公申明號令,嚴肅軍紀,約束將士,整頓行伍,明攻暗襲,俘虜剿殺,不久便斬首數千級,無賴流氓銷聲匿跡,匪患得到平定。不料沒多久大雨引發水災,耕地桑田顆粒無收,地方官​​紛紛告急,轉運使將符公的意見上表陳述,皇帝下詔批准。符公於是計算人工、度量地域,發動穎州人從合流鎮東沙溝到長平之間興修水利工程,開通河道數百里,直通蔡州。方便灌溉,利於民生,當時的人都紛紛讚許。第二年春季二月,宋太宗親征北漢,在行營召見符公,說:“你平定賊寇,安寧水土,保衛我朝京都附近的平安,功勞卓著,本該讓你好好休息的。但是并州、汾州一帶的蟊賊(北漢),阻撓國家的統一,朕現在將要順應天意予以討伐,你身為皇親國戚,還是跟從護衛吧。”當天宋太宗便給予符公白金、服飾玩物、良馬等賞賜,不久又任命他為御營四面都巡檢使,兼車駕欄前收後提轄、給養運輸等後勤事務,符公方便行事,隨機應變,把握時機,振奮軍威,(由於他的艱辛努力,)軍隊給養充足,民夫眾多,夏季五月,大軍便平定北漢,凱旋而歸。因為軍功,符公被任命為蔡州刺史。當時山西因為戰亂,境內遭到嚴重破壞,非常需要循吏、良吏充任地方官,宋太宗於是留下符公掌管并州軍州的事務。符公主政後,第一年治安安定,第二年糧倉充實,第三年財政充足,逃難的居民又有八千多人回來,居民總數增加了三萬,富庶的景況使人們口耳相傳、稱頌不已,這都是符公的功績。太平興國九年,符公乘單車來朝拜,宋太宗的寵幸賞賜尤為豐厚。朝拜結束後,太宗聽從當地人民的要求,仍讓符公管理并州。雍熙四年秋季太宗命令出兵抵禦契丹入侵,下令讓符公統帥禁衛軍屯紮在邢台,作為殿後的預備部隊。端拱初年,符公因為盛大的喜事升任檢校太保,進爵位開國公,增加封邑。等到邊疆安寧宣告無事後,又有詔命讓符公再度治理太原,兼任駐泊馬步軍副都部署。端拱二年夏季五月壬申日,符公的母親秦國夫人在車輦中逝世,符公心魂欲裂,回家奔喪。因為符公三次治理太原時人們都說他政績卓然,宋太宗褒獎他的功勞,(以下“從吉式舉寵章”六字不知如何句讀翻譯)下詔任命他為雲麾將軍、代理蔡州團練使,又讓他負責京兆府的事務,兼任陝西道巡檢使。符公蒐集整理軍令來整頓部下,頒發法令來改易風俗,陝西人民受到莫大的恩惠,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淳化年間,轉任梓州地方官,兼管東川路提轄兵馬橋道等事務,也是因為任務艱鉅,所以才選擇符公這樣的賢才來處理。不久符公結束丁憂,重新任職,官階升為二品,職務和俸祿和以前一樣。符公治理有了成效後,朝廷就派人來代替他,讓他重回淮西地區任職。至道二年春季皇帝在圜丘祭祀時,符公也陪同參與大禮。 (以下“兌澤光被戴益爰田”八字不知如何句讀翻譯)孟夏時,黃河潰堤於北畿,太宗緊急任命符公為滑台守,指揮修復堤防,京城的北邊方得安寧。太宗病重,真宗繼位初期,符公回內廷聽命。冬季十月,舉行太宗的葬禮,真宗任命符公率領禁軍各衙門步騎軍三千擔任山陵防援使(看護皇陵)。先帝太宗葬禮完成後,朝廷特別加恩賜符公“推誠佐理功臣”稱號,增加他的田賦。咸平元年春季,符公以參師之職掌管兵符,戍守銅台。咸平二年秋季轉任邢州駐泊兵馬鈐轄。冬季十一月,真宗才(以下“就陽展禮載益疏封”八字不知如何翻譯)。咸平三年夏季四月,符公回朝廷任職,暫時休假等待安排。秋季九月,因為太傅、丞相張衛公去世,朝廷委派符公擔任漳川地區的太守。因為符公的賢良與才幹,所到的地方都被治理得政通人和。咸平四年春季,符公病重,多次上表請求告老還鄉,真宗下詔准許他乘轎子回京,傳命的使臣和看病的御醫不絕於路。夏季五月,朝廷授予符公蔡州防禦使之職,讓符公的長子承煦升任左侍禁,次子承茂任右班殿直,以表揚符公全家的忠誠賢能,並且激勵教育其他人為臣之節。符公所娶的李氏夫人,被封為江夏郡君,是已故李華師的女兒,她秉承貞潔美好的德行,養成慈善孝敬的性格,嚴肅恭謹的對待親戚鄰居,穩重和藹的培養家風(堪稱賢良淑德的好妻子)。符公有四個女兒,長女嫁給殿中丞、入直史館的王希逸,也就是現在安定漠南地區的王使相的兒子;次女嫁給光祿寺丞李宗諒,他是原司空李相的兒子;三女兒出家為尼,法號普濟大師;最小的在家尚未出嫁。這四個女兒都被賜予朝廷命婦的服飾。當月乙未日,符公病逝於東京新昌里家中,享年五十七歲。真宗知道後,震驚感嘆不已,親自來看望家屬,並送了不少奠儀,還下令兩天不上朝,表示對符公的推崇與禮遇。勳臣國戚在便殿參加葬禮,百官在崇政門遙致敬意。真宗派宦官下達詔命,贈給符公鎮東軍節度使頭銜,用華麗的袞袍為他殮葬,以御用的滷簿為他開路,任命供備庫副使楊永導、內殿崇班蔡紹恩負責喪事。在符公逝世那年的秋季八月庚申日,家人按禮儀規定把他安葬在西京洛陽縣賢相鄉陶村的高地,陪葬在魏王墓旁。為了寄託孝心和思念的感情,完成喪葬的禮儀,符公的兒女們拄著黃荊棍(以下“杖血”不知如何翻譯)苦苦請求將先父的事蹟刻成碑文,好永垂不朽。陳舜封我才力過於粗淺,沒有能夠把符公的榮耀書寫明白,只能立志於秉筆直書,無愧事實。碑銘全文如下:

繼承三王聖賢,效仿三後友悌,富貴卻不驕傲,謙恭又有禮儀。

德行繼承名門,功績垂範我朝,幼時身居高位,晚年節度封號。

風雲慘淡啊賢人去世,皇上親​​臨啊褒崇服章。黃泉遙遠啊黑夜漫漫,延續望族啊源遠流長。紅旗飛揚啊埋於西京,樹碑銘刻啊葬在北邙。天色已晚,松脂如同寒月哭泣的淚光;驀然回首,陵墓縈繞的悲哀使人斷腸。

和彧刻字

北宋太原城的修建者符昭願 符孟標,績熙 August 11, 2013

北宋太原城的修建者符昭願     符孟標,績熙 August 11, 2013


  長期以來,在一些宣傳太原歷史的書籍報刊中,幾乎都認為北宋修建太原城的人是曾任河東三交口都部署的潘美。如有一篇《宋太原城初探》中就說:宋滅北漢後,將并州治遷於榆次,三年後因榆次地非要會,“遂命其寵臣潘美選址晉陽廢墟之北三十里的唐明監,新築太原城。”又如一篇《太原建城兩千五百年祭》中也說:“宋毀晉陽城後,北宋宰相潘美於公元979年至982年,在汾河東岸唐明鎮築起了新城,就是現代的太原城址。”如此等等。
    潘美在宋滅北漢後,確實在太原任過職。太平興國國年(979)五月,宋太宗御駕親征攻滅北漢後,於8月,“命潘美為河東三交口都部署,以捍契丹。”(《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0)七年(982年)二月,“复遷并州於三交寨,即以潘美為并州都部署。”(同上,卷23)潘美兩次所任的“都部署”,是為防禦契丹屯戍邊防的軍事長官,並沒有負責并州行政事務的職責,不是以“宰相”的身份“受命選址”並修建太原城的。 
    宋滅北漢,太宗“惡其負固後服,墜而廢之,降為緊州軍事,以榆次為州治。”(《永樂大典·太原志》卷5200)留太宗徵晉陽時任隨軍轉運使兼勾當北面轉運事的劉保勳“知并州”(《宋史·劉保勳傳》卷276),留徵晉陽時任御營四面巡檢使的符昭願負責“并州軍州事”(陳舜封《符昭願墓誌銘》,《宋代石刻文獻全編》二第600頁)。劉保勳“逾年召人,判大理事”(本傳),符昭願“知並、澶二州,不踰月,复移並門”(《宋史·符昭願傳》卷251)。並門,據錢大昕考“當云太原”(《二十二史考異·宋史九》卷75)。
    據《符昭願墓誌銘》記述,他從太平興國五年至八年,在并州任職期間,“公之頒政也,一歲而城池緝,再歲而倉禀實,三歲而府庫完,复逋逃八千,增版籍三萬,富庶成頌,皆公力焉。”太平興國九年(982年),符昭願回朝,由於他在治並期間,受到并州民眾的好評,請留,宋太宗遂命其“再典並門”。不久,又命周保權“知并州”(《宋史·周保權傳》卷483)。雍熙二年(985年)至四年(987年)命王杲“知并州”(《山西通志》卷11)。端拱初(988年),符昭願受詔,由北邊屯兵的邢台“复理太原,兼駐泊馬步軍副都部署。”(同上《墓誌銘》)。時潘美“知真定府,未幾,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數月,卒。”(《宋史·潘美傳》卷258)。符昭願“三典晉陽”,在太原任職,由於政績顯著,受到宋太宗的褒獎。
    從上面所列舉的歷史文獻記載可以認定,北宋主持修建太原城的是“知并州”的行政長官符昭願,而不是任“都部署”的軍事長官潘美。

本文來源:,本文作者:楊光亮
註:符昭願乃是符彥卿次男,是宋太宗的妻舅,彥卿公即是宋太宗之丈人。
原來郵件是由符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符孟標宗親收集到的一份於2010年發表過但從未見過的文章。 

內容裡的李彥超即是符彥超,他是符存審公之長子,存審公壯年從軍於晉王李克用轄下,之後晉王賜姓成為李存審,所以隨他從軍的兒子都成姓。他是十三太保之一,是唯一的太保恢復原性 

存審公一生多姿多彩,年幼時家道中落,不名一文,戲劇性的在法場撿回一命(《史記》、《晉書》都有記載)之後從戎奔馳沙場,從未打過敗仗,在幽州(現之北京)病逝,追封秦王、宣武節度使。由長男符彥超、次男符彥圖(後遷徙在江西的廣昌,此地乃符彥卿之子符昭壽曾當知州,江西符氏大部分是昭壽公之後裔)及四男符彥卿等兄弟護送存審公之遺體安葬於山西太原。

目前所收集到的渡瓊五祖資料顯示海南符氏都是存審公的後代。 

我們符氏先祖的事蹟太多了,我們得一樣一樣研究整理出來。 --績熙

Note: 抄本裡的:sunhoofoo 是居住在紐約的傳孝教授,HeeYang即是新加坡的符氣郎,Foo Yong Keong即是吉隆坡的符永光,也是本會的副會長,SSFoo是符樹存,半退休的吉隆坡華文記者, FJr孟標原籍山東現居南京轄句容市。

 

Monday, July 16, 2012

"Foo Clan 125 Anniversary Ancestral Prayer Ceremony" 7 Jul 2012

 Mon, 16/7/12, Chik Hee Foo <foochikhee@yahoo.com> wrote:

I will suggest the to title "Foo Clan 125 Anniversary Ancestral Prayer Ceremony" on 7 Jul 2012 for easy searching, and the footage has to be edited and added in the command text and names of the relevant figure pers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distribute it to our counter parts.The footage can insert into 土豆网 or other popular sites。

The corporate dics and Prayer dics may show in the 1st night function in Yuyao city to promote Singapore Foo Clan and inspire the brotherhood spirits. Yuyao is the right venue that we should ride on it for our publicity.

Looks like we still need Shiqi to edit to perfect the footage, so we cannot wrap up our role even after 125 anni.

Thank you bro Frencis and his team! He who put in so much effort to promote the Foo Clan and culture.

Sunday, February 20, 2011

《清明上河图》,《焚城之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dRIbCP4N4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7TeZOedB0&feature=related

《清明上河图》Theme Park at Kaifeng

描述北宋時代的東京(今河南開封)
魏王符彥卿(Lord Wei :Fu Yanqing) (0-40,897-975 AD) 是宋朝第二個皇帝,宋太宗的岳父。《清明上河图》就是描述他那時代的京城的生活情況。

《焚城之痛》
宋朝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十八日,宋太宗攻占北漢都城晉陽(今太原城)十多天後,下達了一道中國歷史上最爲殘酷和昏暈的詔書,晉陽古城騰起了沖天大火,濃煙遮天蔽野數日方散,一座建成1500年的曾爲盛世陪都、亂世國都的古城,頃刻間塌作廢墟化爲灰燼。符彥卿後來被命重建太原城。五代十國的符昭序曾是徐州指揮使,節度使就是彥卿公。晉徐兩地古今都是兵家戰略要地。

Friday, December 31, 2010

符璘石刻


余哲夫琬存畫

Click for update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Qn5CbtGFmynlf9SutPsQtnKNP3dEea_vt2O515p0Frc/edit?hl=en

浙江省博物馆 -苻璘碑

碑今尚存。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
苻璘碑
"
",郡斋本、谢本皆作""。按:卢本作"苻璘",金本承卢本,"...璘世居琅邪,与临渭之苻姓,毫无干系。符、苻两字在古代通用,如《咸阳灵台碑》、《老子铭》、《礼器碑》等""...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 苻璘碑 "苻",郡斋本、谢本皆作"符"。按:卢本作"苻璘",金本承卢本,然"璘"实符姓。考两《唐书》、《金石文字记》皆作"符",《金石萃编》、《陕西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环宇访碑录》据碑文作"苻"。符璘事迹两《唐书》俱入《忠义传》。碑文与《传》相比,碑文详而《传》略。《传》所述与碑文多同,两《唐书》以璘为"符"姓,可见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根据的。《元和姓纂》云:"鲁顷公孙公雅为泰符玺令,因为氏,琅琊人。"碑云:"璘字元亮,其先瑯耶人。"其父、弟、子皆封邑琅邪。苻姓,本姓蒲,至晋蒲洪改为苻(见《晋书》卷一一二)。后周襄州刺史龙居公苻猛,其元孙苻迁敌,唐金州刺史苻子珪,弟太子舍人璋,皆为临渭人(见《元和姓纂》)。其为苻洪一脉无疑。璘世居琅邪,与临渭之苻姓,毫无干系。符、苻两字在古代通用,如《咸阳灵台碑》、《老子铭》、《礼器碑》等"符"皆作"苻"。普通文字,符苻通用,在姓则不可,此处应从本字。详见拙文《唐符璘碑碑主姓氏考》(《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石刻上的唐代战争

http://qhwhyj.cn/xx/onews.asp?id=469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北接"七朝古都"安阳,东临油城濮阳,南靠电子城新乡,西依煤城鹤壁,据省会郑州市165公里。

在大伾山太平兴国寺朝阳洞北崖壁上,有几块唐代的摩崖题记,分别是: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四月二十六洪经纶题记、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大伾山铭和缺年月唐魏博军将校勒功铭。

崖壁上钉着的"唐洪经纶题记"牌匾已经倾斜,好像要坠落的样子,纹丝不动的是题记。据说,这里很少人有人光顾,或许正因为少人光顾,匾是否倾斜也无所谓了。……………………

后两件摩崖题记涉及唐朝十分重要的一次平叛战事——平定李希烈反叛的战争。李希烈在两唐书中均有传记,他是行伍出身,在中唐时的重要藩镇军队——平卢军中颇有影响。李希烈先是被唐德宗拜为节度使,后又因讨梁崇义之功,被封为南平郡王、汉南北招讨处置使、诸军都统、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占据淮西的李希烈后来公然反叛,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为了平定李希烈叛乱,唐政府花费了多年时间,派出了大量军队,并拉拢动员藩镇军队助战。学者指出,唐代中后期,中央财政主要依仗江南漕运,而李希烈把持亳州,威胁漕运,使得唐政府不得不全力消灭之。

对于后两件摩崖题记歌颂的对象,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刘洽,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铭应为歌颂符璘而作。后者认为,铭文中有"委银青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御史中丞符公总之",说明歌颂的是符璘。

根据新旧《唐书》中的有关记载,符璘在贞元年间就已经脱离魏博军田悦控制而归附马燧的中央军队。《新唐书·符令奇传》载:"田悦拒命,马燧败之洹水。令奇密语曰:'汝能委质朝廷,为唐忠臣,吾亦名扬后世矣。'……初,悦与李纳会濮阳,因乞师,纳分麾下随之。至是,纳兵归齐,使以三百骑护送。与父啮臂别,乃以众降燧。"又"李怀光反,诏燧讨之。璘介五千兵先济河,与西师合。从燧入朝,为辅国大将军。赐请恭里第一区,蓝田田四十顷","居环卫十三年"。可见他后来一直是中央的军队将领。关于有关事件发生的时间,《新唐书·李纳传》载:"正已死秘丧不发,以兵会田悦于濮阳。马燧方击悦,纳使大将卫俊救之,为燧所破略尽,收洹水。"《新唐书·代宗纪》载:"建中二年八月……辛卯,平卢军节度使李正已卒。"又《新唐书·德宗纪》载:"兴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怀光为太尉,怀光反。"可见符璘归马燧是在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前的事。但大伾山铭中称:"在我魏博节度使、工部尚书、御史大夫、驸马都尉田光选百金之士,马步五千,悉甲而遣委银青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兼御史中丞符公总之。洎贞元元年春一月,毕会于大梁。"按这种说法,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时符璘仍在魏博军中。这与正史记载出入颇大。如碑铭可信,则新旧《唐书》中关于符璘归附的时间及有关事件均需改正。这就给这些正史记载提出了一个需要进一步证实的问题。

站在摩崖题记面前,我的思绪飞向那千年前的古战场,仿佛看到那翻飞的战旗和奔驰的马队。

2008 0106 Chik Hee Foo符绩熙

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shf

Hainan songs:

To learn a language or culture, it is easier to start listening to the song.

I find several YouTube posting of Hainan songs. You may click the followings and enjoy listening to them. SuukeeMei from Malaysia is particularly talented and champions the use and speaking of Hainan dialec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yMiqM5Fk38&feature=mfu_in_order&list=UL

海南歌曲Suukee Suukee You can access to her 24 YouTube video files the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jxMxcK-Jyo&feature=related

《 海南话 》www.suukeemai.com suukeemai 24 video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4Bapt9Hlk4&feature=mfu_in_order&list=UL

海南话《摇篮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a9HxIrlJVc&feature=related

2005年之《 家在马来西亚》 you know more about suukeema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ndu1DziRkI&feature=mfu_in_order&list=UL

海南小品 《琼香茶店》 with cap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zwMyvTp480&feature=related

海南《恭喜发财》


Other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mS5ug_Lyk0&feature=related

黃明志 - 史上第一首海南RAP SuukeeSuukee by Namewe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3rMdfuKLk&NR=1

海南伯父 (高飞) 57 VID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lipaDFn6zQ&feature=related

海南話拼音語音教程(t) a little boring, but very useful and tho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