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孝子李(符)存菀傾盡家財為父建閣院寺文殊殿 河北省保定地區淶源縣
傳說華北西部的太行山中曾有狐狸修煉成仙,後女媧命其附體妲己擾惑商紂王,它飛走後留下了“飛狐”的地名。這一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作為連接中原與晉北、塞外的八條太行通道之一,歷朝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
李彥超就是長期在這裡征戰的後唐大將,他家本姓“符”,父親符存審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克用的養子,破後梁,擊遼兵,大小百餘戰,屢立大功,是後唐的開國功臣之一,因此被賜皇姓。符存審開創的綿延100多年的符世家族先後出了三後兩王眾將軍,人才濟濟,聲名顯赫,影響了五代宋初歷史進程中的諸多大事。
李彥超是李存審的長子,曾任汾州刺史、晉州留後、北京留守、太原尹、安遠軍節度使等要職,934年被自己屬下王希全等謀害。在去世前,李彥超已感到社會動盪,世態炎涼,自己守衛邊疆,殺戮甚重,苦不堪言,心中頗為不安。他把自己的不安告訴了兒子李存菀。為了消除父親生前的苦厄,李存菀決定為父親修一座廟宇,依靠佛法來“福佑慈父”。經過挑選,他最終看中了飛狐縣的閣院寺。這座寺院位於縣城西北角,坐北朝南,據當地人說“東漢創建,唐重修”,由於靠近五台山地區,這裡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自中、晚唐以來香火日盛,許多達官貴族甚至遼代皇室都到這裡朝拜,種植松柏、鑄造功德大鐘,還留下不少陀羅尼經幢。
李存菀是一個孝子,他要建一座代表當時最高水平的殿堂供奉文殊菩薩,還要豎立一通精美的漢白玉陀羅尼經幢,當然也只有他們家這樣的豪門顯貴才有實力做到。他傾盡家財,從遼應歷十六年(公元966年)開始修建文殊殿。整座建築為單簷歇山頂,進深、面寬各三間,面積約484平方米,通高12.5米。外檐出兩跳、斗拱五鋪作,出跳以偷心居多,精緻規整,充滿美感,其建築格式與宋初建築規範《營造法式》頗為相近。為增加殿前部空間,還採用了減柱造。結構處理嚴謹,自然和諧,每一構件相互咬合,不留一絲縫隙,支撐力完全合乎力學原理。菱花、球紋格心窗戶同樣構思精巧、極為罕見。殿內東西北牆壁滿繪壁畫,並瀝粉貼金,畫法精心,線條流暢,保留了濃郁的唐代遺風,同樣具有遼代宮廷畫風。文殊殿後檐和斗拱上還有團花行龍、旋子彩繪,令人目不暇接。我們不知道他是否聘請了御用的設計師和工匠,文殊殿設計精巧、用材講究,出檐深遠,氣勢恢弘,明顯具有遼代官式風格。至今仍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土木建築之一。
註:“飛狐縣”是今淶源縣的舊稱, 位於今河北省保定地區淶源縣 的西北部,太行山的北端。Laiyuan, Baoding, Hebei
但就該篇資料中提到的“李存菀”,我們尚有待進一步作出考證, 特別是要調取當地的縣志資料,看其是否為“李(符)彥超”之子, 如是這樣,其與祖父是否真的會重一字“存”。正史記載, 符存審原名“符存”,這種情況孫輩是否要在自己的名字中避嫌? 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真假?是否與我們家族有密切關聯,尚待考證。
各位宗親,
今早在蒐集存審公的資料時,偶得一篇“奇文”,如果所載內容真實,則不亞於“修定寺”塔的影響!而且所載人物中提到了一個“李存菀”的人,據其言是符彥超的兒子,難辨真假,有待深入查找,或麻煩秀君先作識別。有點遺憾的是該稿2010年就已見報,只不過今天才進入我們的視野。 --孟標 Sunday,
11 August 2013, 6:4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